马波斯marposs传感器6871170006
马波斯marposs传感器3419886153
马波斯marposs测量块2927861335
马波斯marposs测头F3390653829
马波斯marposs测头F3390653847
马波斯marposs测量臂F31G0070000
马波斯marposs测头F3390653801
马波斯marposs测量臂F3190538785
马波斯marposs测量臂F3190538782
马波斯marposs接收器6871892000
马波斯marposs噪音传感器6871170006
马波斯marposs传感器3441556000
马波斯marposs铜套1030394009
马波斯marposs铜套1030394008
马波斯marposs测量臂F31G0070000
马波斯marposs
马波斯marpossmarposs
马波斯marpossmarposs传感器
马波斯marposs马波斯测头
马波斯marposs马波斯探头
马波斯marposs马波斯测量仪
Nachi不二越IPH单齿轮泵型号:
不二越齿轮泵
不二越齿轮泵IPH-2A(B)-3.5-11
不二越齿轮泵IPH-2A(B)-5-11
不二越齿轮泵IPH-2A(B)-6.5-11
不二越齿轮泵IPH-2A(B)-8-11
不二越齿轮泵IPH-3A(B)-10-20
不二越齿轮泵IPH-3A(B)-13-20
不二越齿轮泵IPH-3A(B)-16-20
不二越齿轮泵IPH-4A(B)-20-20
不二越齿轮泵IPH-4A(B)-25-20
不二越齿轮泵IPH-4A(B)-32-20
不二越齿轮泵IPH-5A(B)-40-21
不二越齿轮泵IPH-5A(B)-50-21
不二越齿轮泵IPH-5A(B)-64-21
不二越齿轮泵IPH-6A(B)-80-21
不二越齿轮泵IPH-6A(B)-100-21
不二越齿轮泵IPH-6A(B)-125-21
Nachi不二越IPH单齿轮泵特点:
1. 采用专利技术用轴向和径向加压形式提高了效率,压力可达到30Mpa{306kgl/cm2高压0}
2. 良好的耐磨性和极强的使用寿命
3. 采用修正渐开线,短齿牙内啮合设计方式减少了脉冲,降低了噪音,非常的安静
4. 结构简单,维护简易方便
Nachi不二越IPH单齿轮泵使用注意事项:
1. 液压油请使用相当R&O型,耐抗磨性的ISO NG32~68产品(粘度指数需90以上);另外运行时的粘度请使用20~150mm2/s范围内
2. 液压油温范围为5~65℃,起动时油温在5℃以下时,需要加温液压油,或采用低压运行时油温达到5℃的要求,环境温度为0--60摄氏度以内
3. 吸油压力为-0.03~+0.03MPa{-0.3~+0.3kgf/cm2},吸油口流速在2m/sec以内
4. 驱动联轴与采用皮带轮,齿轮传动一样,轴端部避免施加径向和轴向负荷;安装方向采用泵轴水平方向
5. 吸油滤网使用过滤精度100um左右(150目孔)的规格,同时在返回油箱的管路上安装25um的在线过滤网
6. 液压油的污染程度请控制在NAS10级以内,另外需注意防止混入水或其它异物杂物等以及油变色的情况,油发生白浊时,说明混入气泡,呈茶色时,说明油已经劣化。
产品:HYDAC测量设备、 HYDAC液压缸 、HYDAC传感器、 HYDAC泵 、HYDAC冷却系统、 HYDAC阀门、 HYDAC蓄能器、 HYDAC过滤器
德国贺德克HYDAC Technology GmbH 专业生产用于流体过滤技术、液压控制技术、电子测量技术的元件和装置,是*知名的过滤器、蓄能器、液压阀、电子产品、管夹、电磁铁、液压系统总成等产品的液压件制造商。德国贺德克HYDAC产品的应用范围十分*,几乎覆盖各行各业,尤其在冶金工业、汽车工业、电力设备、化工、工程机械、造纸工业、造船工业以及机床制造等领域都得到*应用。HYDAC公司的分公司或子公司遍布*三十多个*和地区,在美国、 法国、印度、英国、瑞士、意大利等地均有生产制造基地。
产品:倍加福传感器、倍加福光电传感器、倍加福电感式传感器、倍加福接近开关、倍加福安全栅、倍加福安全光幕、倍加福编码器、倍加福旋转编码器
PEPPERL+FUCHS总部设于德国曼海姆,分公司遍及六大洲,倍加福(P+F)是*自动化行业中久负盛名的专业传感器公司。倍加福作为*自动化领域的电子传感与零部件的生产主导者,凭借不断的创新,恒久的质量保证,稳健的发展,保证了迄今六十余年的辉煌成就。倍加福在*范围内拥有3950名员工,位于德国,美国,新加坡,匈牙利,印度尼西亚和越南的生产基地几乎全部通过了ISO9001的质量认证。 公司两大分支工厂自动化作为工业领域的生产主导者,旨在满足*范围内的特定市场需求。
直动式比例阀 6024 作为电磁驱动的调节阀,在运行压力较低的条件下工作时,应当结合相对较高的流通量。阀门会在无流量时关闭。
德国宝德BURKERT成立于1946年,是一家针对流体控制领域的产品和系统的研发、制造的*性跨国企业,也是这个领域的专家。BURKERT专业从事过程产品,如电磁阀,蝶阀,球阀,角座阀,止回阀,过滤器,气动驱动,传感器和控制器等。Burkert一直致力于流体控制领域的产品和系统的研发、制造。如今Burkert已发展成一个拥有三千多名员工、在德国,法国拥有五家生产厂。在四十多个地区设立了分公司的跨国集团,成为流体控制系统领域的专家。
Burkert电磁阀 、Burkert角座阀、 Burkert过程控制阀、 Burkert电动阀、 Burkert微流量阀 、Burkert流量控制器、 Burkert流体传感器 、Burkert气缸和阀门驱动装置、 Burkert过滤器
HEIDENHAIN公司研发和生产高质量直线光栅尺和角度编码器、旋转编码器、数显装置和数控系统。HEIDENHAIN公司的产品被*应用于精密机 床、电子元件的生产和加工设备、自动化机器系统,尤其是应用于半导体和电子制造业等领域。HEIDENHAIN公司研发和生产高质量直线光栅尺和角度编码 器、旋转编码器、数显装置和数控系统。HEIDENHAIN公司的产品被*应用于精密机床、电子元件的生产和加工设备、自动化机器系统,尤其是应用于半 导体和电子制造业等领域。 海德汉公司的产品是机床和大型设备高效和有效工作的保证。 自1948年海德汉公司在德国Traunreut重建后,现已累计交付超过500万套直线光栅尺,1200万套旋转编码器和角度编码器,470,000台 数显装置和近240,000套TNC数控系统。 *乃至未来,这期间所积累的专业知识都将成为海德汉公司是您正确选择的保证。
持续提供 技术卓越产品,可靠和贴近客户的产品,以及面向实用的理念是海德汉公司发展的基础。 海德汉公司一方面与科研机构合作,也与客户密切合作。 我们为用户提供大量高度个性化的直线和角度计量解决方案,充分体现我们的超强竞争能力。 这包括我们为*标准实验室设计研制的测量和检测设备,应用于天文望远镜和卫星接收天线的角度编码器。 海德汉的标准产品也受益于这些项目中积累的知识和经验。
HEIDENHAIN测头特点: 海德汉的测头设计用于机床,特别是铣床和加工中心。能帮助用户降低单件和小批量以及中等批量生产成本。它使数控机床可以自动执行设置、测量和校验任务,并且大多数数控系统还能在程序控制下执行这些任务。 HEIDENHAIN测量工件 当TS三维触发式测头的探针接触到工件表面时它将偏离其自由位置。偏离自由位置时立即通过电缆(TS 220/TS 230型)或红外线(TS 640/TS 440型)向数控系统发送信号。数控系统立即将机床轴光栅尺所测的实际位置信息保存下来,用于进一步处理。 HEIDENHAIN测量刀具 TT 140型触发式测头用于测量刀具。测量静止或旋转刀具时,接触盘偏离自由位置时向数控系统发出触发信号
海德汉产品及其应用: 高精度位置测量应用的长度计,直线光栅尺,旋转编码器,磁栅编码器和角度编码器。 后续电子系统,例如位置编码器测量值的数显装置和接口电路或数据传输。 铣床,铣车复合加工机床,钻床,镗床和加工中心的CNC数控系统。 工件、刀具和机床整机验收和检测的测头和对刀仪 丰富的产品能满足各种应用要求如高精度、高可靠性、安全生产、高动态性能、简单操作以及*高效率等。 海德汉的产品主要用于精密机床、生产和加工设备以及自动化领域。此外,我们也服务于电梯,医疗等行业用户。
海德汉建立了*标准的测量和检测实验室,也为许多天文望远镜和卫星接收天线提供角度编码器。当然,这期间积累的知识也应用于我们大批量生产的产品中。
HEIDENHAIN海德汉公司是一家研发、生产和销售高质量直线光栅尺和角度编码器,旋转编码器,数显装置和数控系统的制造商。HEIDENHAIN产品主要有:编码器、光栅尺、封闭式光栅尺、敞开式光栅尺、长度计、旋转编码器、角度编码器、模块式磁栅编码器、测头、机床测量等;HEIDENHAIN海德汉公司产品主要用于精密机床和电子元件的生产和加工设备。 HEIDENHAIN公司的丰富经验、技术开发和制造的测量设备和数字控制,为工厂和生产的自动化奠定了基础和开拓了未来。
Heidenhain海德汉编码器、Heidenhain海德汉绝对值编码器、Heidenhain海德汉增量式编码器、Heidenhain海德汉光栅尺、Heidenhain海德汉直线光栅尺、Heidenhain海德汉绝对式光栅尺、Heidenhain海德汉增量式光栅尺
型 号 | 几何 | 最小调节流量CM3/REW | 工作压力MPa | 质量 | ||
排量 | 额定 | 最高 | 法兰 | 底座 | ||
A10-FR-#-12 | 10 | 2 | 16 | 21 | 8.5 | --- |
A16-#-R-01-#–#-K-32 | 15.8 | 4 | 16 | 21 | 16.5 | 18.7 |
A22-#-R-01-#–#-K-32 | 22.2 | 6 | 16 | 16 | 16.5 | 18.7 |
A37-#-R-01-#–#-K-32 | 36.9 | 10 | 16 | 21 | 28 | 32.3 |
A56-#-R-01-#–#-K-32 | 56.2 | 12 | 16 | 21 | 35 | 39.3 |
A70-#R01#S-60 | 70 | 30 | 25 | 28 | 58.5 | 70.5 |
A90-#R01#S-60 | 91 | 56 | 25 | 28 | 72.5 | 93 |
A145-#R01#S-60 | 145 | 83 | 25 | 28 | 92.5 | 117.5 |
转速范围 r/min | 最高 | 1800 | 最低 | 600 |
齿轮泵是液压系统中广泛采用的一种液压泵,它一般做成定量泵,按结构不同,齿轮泵分为外啮合齿轮泵和内啮合齿轮泵,而以外啮合齿轮泵应用最广。下面以外啮合齿轮泵为例来剖析齿轮泵。
液压齿轮泵主要包括:高压定量齿轮泵,高压双联齿轮泵,润滑泵,化工泵,双向齿轮马达,齿轮泵附调压阀,齿轮泵附升降阀。
齿轮泵的工作原理和结构
它是分离三片式结构,三片是指泵盖和泵体,泵体内装有一对齿数相同、宽度和泵体接近而又互相啮合的齿轮,这对齿轮与两端盖和泵体形成一密封腔,并由齿轮的齿顶和啮合线把密封腔划分为两部分,即吸油腔和压油腔。两齿轮分别用键固定在由滚针轴承支承的主动轴和从动轴上,主动轴由电动机带动旋转。
当泵的主动齿轮按图示箭头方向旋转时,齿轮泵右侧(吸油腔)齿轮脱开啮合,齿轮的轮齿退出齿间,使密封容积增大,形成局部真空,油箱中的油液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经吸油管路、吸油腔进入齿间。随着齿轮的旋转,吸入齿间的油液被带到另一侧,进入压油腔。这时轮齿进入啮合,使密封容积逐渐减小,齿轮间部分的油液被挤出,形成了齿轮泵的压油过程。齿轮啮合时齿向接触线把吸油腔和压油腔分开,起配油作用。当齿轮泵的主动齿轮由电动机带动不断旋转时,轮齿脱开啮合的一侧,由于密封容积变大则不断从油箱中吸油,轮齿进入啮合的一侧,由于密封容积减小则不断地排油,这就是齿轮泵的工作原理。泵的前后盖和泵体由两个定位销17定位,用6只螺钉固紧。为了保证齿轮能灵活地转动,同时又要保证泄露最小,在齿轮端面和泵盖之间应有适当间隙(轴向间隙),对小流量泵轴向间隙为0.025~0.04mm,大流量泵为0.04~0.06mm。齿顶和泵体内表面间的间隙(径向间隙),由于密封带长,同时齿顶线速度形成的剪切流动又和油液泄露方向相反,故对泄露的影响较小,这里要考虑的问题是:当齿轮受到不平衡的径向力后,应避免齿顶和泵体内壁相碰,所以径向间隙就可稍大,一般取0.13~0.16mm。
为了防止压力油从泵体和泵盖间泄露到泵外,并减小压紧螺钉的拉力,在泵体两侧的端面上开有油封卸荷槽,使渗入泵体和泵盖间的压力油引入吸油腔。在泵盖和从动轴上的小孔,其作用将泄露到轴承端部的压力油也引到泵的吸油腔去,防止油液外溢,同时也润滑了滚针轴承。
齿轮泵存在的问题
1、 齿轮泵的困油问题
齿轮泵要能连续地供油,就要求齿轮啮合的重叠系数ε大于1,也就是当一对齿轮尚未脱开啮合时,另一对齿轮已进入啮合,这样,就出现同时有两对齿轮啮合的瞬间,在两对齿轮的齿向啮合线之间形成了一个封闭容积,一部分油液也就被困在这一封闭容积中〔见图3-5(a)〕,齿轮连续旋转时,这一封闭容积便逐渐减小,到两啮合点处于节点两侧的对称位置时,封闭容积为最小,齿轮再继续转动时,封闭容积又逐渐增大,直到容积又变为最大。在封闭容积减小时,被困油液受到挤压,压力急剧上升,使轴承上突然受到很大的冲击载荷,使泵剧烈振动,这时高压油从一切可能泄漏的缝隙中挤出,造成功率损失,使油液发热等。当封闭容积增大时,由于没有油液补充,因此形成局部真空,使原来溶解于油液中的空气分离出来,形成了气泡,油液中产生气泡后,会引起噪声、气蚀等一系列恶果。以上情况就是齿轮泵的困油现象。这种困油现象极为严重地影响着泵的工作平稳性和使用寿命。
为了消除困油现象,在CB—B型齿轮泵的泵盖上铣出两个困油卸荷凹槽,其几何关系卸荷槽的位置应该使困油腔由大变小时,能通过卸荷槽与压油腔相通,而当困油腔由小变大时,能通过另一卸荷槽与吸油腔相通。两卸荷槽之间的距离为a,必须保证在任何时候都不能使压油腔和吸油腔互通。
按上述对称开的卸荷槽,当困油封闭腔由大变至最小时,由于油液不易从即将关闭的缝隙中挤出,故封闭油压仍将高于压油腔压力;齿轮继续转动,当封闭腔和吸油腔相通的瞬间,高压油又突然和吸油腔的低压油相接触,会引起冲击和噪声。于是CB—B型齿轮泵将卸荷槽的位置整个向吸油腔侧平移了一个距离。这时封闭腔只有在由小变至最大时才和压油腔断开,油压没有突变,封闭腔和吸油腔接通时,封闭腔不会出现真空也没有压力冲击,这样改进后,使齿轮泵的振动和噪声得到了进一步改善。
2、 径向不平衡力
齿轮泵工作时,在齿轮和轴承上承受径向液压力的作用。如图3-7所示,泵的右侧为吸油腔,左侧为压油腔。在压油腔内有液压力作用于齿轮上,沿着齿顶的泄漏油,具有大小不等的压力,就是齿轮和轴承受到的径向不平衡力。液压力越高,这个不平衡力就越大,其结果不仅加速了轴承的磨损,降低了轴承的寿命,甚至使轴变形,造成齿顶和泵体内壁的摩擦等。为了解决径向力不平衡问题,在有些齿轮泵上,采用开压力平衡槽的办法来消除径向不平衡力,但这将使泄漏增大,容积效率降低等。CB—B型齿轮泵则采用缩小压油腔,以减少液压力对齿顶部分的作用面积来减小径向不平衡力,所以泵的压油口孔径比吸油口孔径要小。
以上就是关于液压齿轮泵主要包括哪些, 齿轮油泵的结构以及工作原理的介绍,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液压泵是为液压传动提供加压液体的一种液压元件,是泵的一种。虽然不同类型的液压泵的结构大不相同,但是在安装、使用维护方面存在许多共同点,如果不规范操作的话,可能会导致故障的发生。
液压泵的功能是把动力机(如电动机和内燃机等)的机械能转换成液体的压力能。输出流量可以根据需要来调节的称为变量泵,流量不能调节的称为定量泵。
虽然液压泵的结构大不相同,但是在安装与使用方面存在许多共同点。
1、按流量是否可调节可分为:变量泵和定量泵。输出流量可以根据需要来调节的称为变量泵,流量不能调节的称为定量泵。
2、按液压系统中常用的泵结构分为:齿轮泵、叶片泵和柱塞泵3种。
齿轮泵:体积较小,结构较简单,对油的清洁度要求不严,价格较便宜;但泵轴受不平衡力,磨损严重,泄漏较大。
叶片泵:分为双作用叶片泵和单作用叶片泵。这种泵流量均匀、运转平稳、噪音小、作压力和容积效率比齿轮泵高、结构比齿轮泵复杂。
柱塞泵:容积效率高、泄漏小、可在高压下工作、大多用於大功率液压系统;但结构复杂,材料和加工精度要求高、价格贵、对油的清洁度要求高。
一般在齿轮泵和叶片泵不能满足要求时才用柱塞泵。还有一些其他形式的液压泵,如螺杆泵等,但应用不如上述3种普遍。
1、柱塞泵
柱塞泵分为轴向柱塞泵和径向柱塞泵两种代表性的结构形式;由于径向柱塞泵属于一种新型的技术含量比较高的高效泵,随着国产化的不断加快,径向柱塞泵必然会成为柱塞泵应用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柱塞泵是往复泵的一种,属于体积泵,其柱塞靠泵轴的偏心转动驱动,往复运动,其吸入和排出阀都是单向阀。当柱塞外拉时,工作室内压力降低,出口阀关闭,低于进口压力时,进口阀打开,液体进入;柱塞内推时,工作室压力升高,进口阀关闭,高于出口压力时,出口阀打开,液体排出。
柱塞泵
带滑靴结构的轴向柱塞泵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轴向柱塞泵,安放在缸体中的柱塞通过滑靴与斜盘相接触,当传动轴带动缸体旋转时,斜盘将柱塞从缸体中拉出或推回,完成吸排油过程。柱塞与缸孔组成的工作容腔中的油液通过配油盘分别与泵的吸、排油腔相通。变量机构用来改变斜盘的倾角,通过调节斜盘的倾角可改变泵的排量。
2、叶片泵
叶片泵
双作用泵工作原理:
它由定子、转子、叶片和配油盘等组成。定子内壁近似椭圆形。叶片安装在转子径向槽内并可沿槽滑动,转子与定子同心安装。当转子转动时,叶片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压向定子内表面,并随定子内表面曲线的变化而被迫在转子槽内往复滑动,相邻两叶片间的密封工作腔就发生增大和缩小的变化。叶片由小半径圆弧向大半径圆弧处滑移时,密封工作腔随之逐渐增大形成局部真空,于是油箱中油液通过配油盘上吸油腔吸入;反之将油压出。转子每转一周,叶片在槽内往复滑移2次,完成2次吸油和2次压油,并且油压所产生的径向力是平衡的,故称双作用式,也称平衡式。
单作用式叶片泵工作原理:
主要由定子、转子、叶片和配油盘等组成。定子的内表面是一个圆柱形,转子偏心安装在定子中,即有一个偏心距e,叶片装在转子径向滑槽中,并可在槽内径向滑动。转子转动时,在离心力和叶片根部压力油的作用下,叶片紧贴在定子内表面上,这样相邻两片叶片间就形成了密封工作腔。在其中一边,叶片逐渐伸出,密封工作腔逐渐增大,形成局部真空,形成吸油;反之,另一边,形成压油。转子每转一周,叶片在滑槽内往复滑移1次,完成1次吸油1次压油。油压所产生的径向力是不平衡的,故称单作用式,也称不平衡式叶片泵。
3、气体增压泵
气体增压机
气动增压泵工作时主要是利用大面积活塞端的低压气体驱动而产生小面积活塞端的高压流体。可用于压缩空气及其它气体,输出气压可通过驱动气压无级调节。
气动增压泵利用大面积活塞端的低压气体驱动而产生小面积活塞端的高压流体。可用于压缩空气及其它气体,输出气压可通过驱动气压无级调节。
多种气体驱动:压缩空气、液化氮气和管道氮气、水蒸气。
三、液压泵连接注意事项
1、液压泵可以用支座或法兰安装,泵和原动机应采用共同的基础支座,法兰和基础都应有足够的刚性。特别注意:流量大于(或等于)160L/min的柱塞泵,不宜安装在油箱上。
2、液压泵和原动机输出轴间应采用弹性联轴器连接,严禁在液压泵轴上安装带轮或齿轮驱动液压泵,若一定要用带轮或齿轮与泵连接,则应加一对支座来安装带轮或齿轮,该支座与泵轴的同轴度误差应不大于Φ0.05mm。
3、吸油管要尽量短、直、大、厚,吸油管路一般需设置公称流量不小于泵流量2倍的粗过滤器(过滤精度一般为80~180μm)。液压泵的泄油管应直接接油箱,回油背压应不大于0.05MPa。油泵的吸油管口、回油管口均需在油箱最低油面200mm以下。特别注意在柱塞泵吸油管道上不允许安装滤油器,吸油管道上的截止阀通径应比吸油管道通径大一挡。
4、液压泵进、出油口应安装牢固,密封装置要可靠,否则会产生吸入空气或漏油的现象,影响液压泵的性能。
5、液压泵自吸高度不超过500mm(或进口真空度不超过0.03MPa),若采用补油泵供油,供油压力不得超过0.5MPa,当供油压力超过0.5MPa时,要改用耐压密封圈。对于柱塞泵,应尽量采用倒灌自吸方式。
6、液压泵装机前应检查安装孔的深度是否大于泵的轴伸长度,防止产生顶轴现象,否则将烧毁泵。
1、液压泵启动时应先点动数次,油流方向和声音都正常后,在低压下运转5~10min,然后投入正常运行。柱塞泵启动前,必须通过壳上的泄油口向泵内灌满清洁的工作油。
2、油的黏度受温度影响而变化,油温升高黏度随之降低,故油温要求保持在60℃以下,为使液压泵在不同的工作温度下能够稳定工作,所选的油液应具有黏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的油温特性,以及较好的化学稳定性、抗泡沫性能等。推荐使用L-HM32或L-HM46(GB11118.1—94)抗磨液压油。
3、油液必须洁净、不得混有机械杂质和腐蚀物质,吸油管路上无过滤装置的液压系统,必须经滤油车(过滤精度小于25μm)加油至油箱。
4、 液压泵的最高压力和最高转速,是指在使用中短暂时间内允许的峰值,应避免长期使用,否则将影响液压泵的寿命。
5、液压泵的正常工作油温为15~65℃,泵壳上的最高温度一般比油箱内泵入口处的油温高10~20℃,当油箱内油温达65℃时,泵壳上最高温度不超过75~85℃。
随时注意异常现象的发现
异常声音、振动或监视系统异常信号等,必定有其原因,一发现有异常现象时,即刻找来回路图,按图索骥,小心观察异常现象是否为一时错误所造成。评估需不需要停车处理。举凡压力、负荷、温度、时间、起动时、停止时都包含了可能产生异常现象之原因。平时即应逐项分析研讨。
液压泵起动后勿立即加给负荷
液压泵在启动后须实施一段时间无负荷空转(约10分钟~30分钟),尤其气温很低时,更须经温车过程,使液压回路循环正常再加予负载,并确认运转状况。
观察油温变化
注意检查最高和最低油温变化状况,并查出油温和外界环境温度的关系,如此才能知道冷却器容量、储油箱容量是否与周遭条件,使用条件互相配合,对冷却系统的故障排除也才有迹可循。
注意液压泵的噪音
新的液压泵初期磨耗少,容易受到气泡和尘埃的影响,高温时润滑不良或使用条件过荷等,都会引起不良后果,使液压泵发出不正常的影响。
注意检查计器类的显示值
随时观察液压回路的压力表显示值,压力开关灯号等振动情形和安定性,以尽早发现液压回路作用是否正常。
注意观察机械的动作情况(对于改装泵)
液压回路设计不当或组件制造不良,在起始使用阶段不容易发现,故应特别注意在各种使用条件下所显现出的动作状态。
注意各阀内的调整
充份了解压力控制阀、流量控制阀和方向控制阀的使用,对调整范围和极限须特别留意,否则调整错误不仅损及机械,更对安全构成威胁。
检查过滤器的状态
对回路中的过滤器应定期取出清理,并检查滤网之状态及网上所吸附的污物,分析质、量和大小,如此可观察回路中污染程度,甚而据此推断出污染来源所在。
定期检查液压油的变化
每隔一、二个月检查分析液压油劣化、变色和污染程度的变化,以确保液压传动媒介的正常。
注意配管部份泄漏情况
液压装置配管良否,于运转一段时间后即可看出,检察是否漏油,配管是否松动。
新机运转的三个月内应注意运转状况
在新机运转期间内,应把握运转状况检查,例如机件的保养,螺丝是否有松动,油温是否有不正常升高,液压油是否很快劣化,检查使用条件是否符合规定等。
液压泵工作时存在的功率损失有两种,一种功率损失是容积损失,另一种是机械损失。
造成机械损失的原因
①.液压泵工作时,各相对运动件,如轴承与轴之间、轴与密封件之间、叶片与泵体内壁之间有机械摩擦,从而产生摩擦阻力损失。这种损失与液压泵的输出压力有关,输出压力愈高,则摩擦阻力损失愈大。
②.油液在泵内流动时,由于液体的黏性而产生黏滞阻力,也会造成机械损失。这种损失与油液的黏度、泵的转速有关,油液越黏、泵的转速越高,则机械损失越大。
由于上述原因,使泵的实际输人功率大于理论上需要的功率。液压泵的理论输入功率与实际输入功率的比值称为机械效率,它表明功率损失的程度。液压泵的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的比值称为液压泵的总效率。
造成容积损失的原因
①.容积式液压泵的吸油腔和排油腔在泵内虽然被隔开,但相对运动同总是存在着一定的间隙,因此泵内高压区内的油液通过间隙必然要泄漏到低压区。液压油的黏度愈低、压力愈高时,泄漏就愈大。
②.液压泵在吸油过程中,由于吸油阻力太大、油液太粘或泵轴转速太高等原因都会造成泵的吸空现象,使密封的工作容积不能充满油液,也就是说液压泵的工作腔没有被充分利用。
由于上述原因,使液压泵有容积损失。
但是,只要泵的设计正确,使用合理,其中的第二种原因造成的损失是可以克服的,即可以减少泵的容积损失。
然而,液压泵工作时因泄漏所造成的容积损失是不可避免的,也就是泵的容积损失可以近似地看作全部由泄漏造成,使液压泵的实际流量总小于理论流量
实际流量与理沦流量的比值称为容积效率,它表示液压泵容积损失大小的程度。液压泵的容积效率表示液压泵容积损失大小的程度。